作為職場新人,千萬不要“給點陽光就燦爛”
來源:名升人才網
時間:2020-03-15
作者:名升人才網
瀏覽量:
職場新人最常犯的一個隱性錯誤就是“給點陽光就燦爛”。
比如說某天你加班到很晚,被領導看到了,然后領導對著你夸獎了一番,臨走前讓你早點做完早回家,而你也興奮地隨口答到:“我知道了,馬上就搞定了,你不用管我了……”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景,似乎再正常不過了。
難道這種回答有什么問題嗎?答案是很有可能的。
因為這種溝通模式其實一般是發生在孩子和家長之間的:父母出于關心,給孩子提了一些建議,然后被孩子拒絕了,比如父母讓熬夜玩手機的孩子早點睡覺。
從TA交互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這個過程是這樣的:首先是家長處在“照顧型父母”的狀態下對孩子表示了關心,然后提出睡覺的建議,而孩子處在“自由型兒童”的狀態做出了拒絕的回應。
假如這個溝通的過程發生在“控制型父母”狀態的家長身上,會發生什么呢?大概是直接推開房門,憤怒地大喊:“這都幾點了!怎么還不睡覺?玩瘋了是不是?”面對這樣的家長,孩子還能繼續處在“自由型兒童”的狀態繼續玩耍嗎?
說回職場,家長們尚且可能處在“控制型父母”的狀態,陷入暴走,更不要提你眼前的領導了。
在職場上,有很多管理者有著比較高的“照顧型父母”的能量,他們非常特別關心自己的員工,并且能夠理解和包容員工的某些心直口快的做法。假如你的領導處于“照顧型父母”狀態,那么你這樣和他溝通也沒什么,甚至這種反饋模式更能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。
然而有著更多的管理者是處于“控制型父母”狀態的。作為管理者,在這個情景之下的問候不過是禮節性地向你表示關心。如果從TA交互分析心理學的視角來看,你以為領導在真心實意地關心你,但其實領導只是將你默認為“順從型兒童”或者“成人自我”而走個過場而已。
對于這種狀態下的領導,如果你繼續用“自由型兒童”的語氣做出回應,就不太合適了,因為這會讓領導感到厭煩。他們會覺得這樣的下屬不服管理、過于自我,或者不夠沉穩、缺少理性。
不過這個關于回饋領導的經驗也要因人而異,不可一概而論。比如有的人認為在職場當中一定要直爽一些,做個老好人反而會不被重視;而有的人認為在職場一定要穩重一些,畢竟槍打出頭鳥……其實,這些經驗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,關鍵在于我們總是企圖用某一種經驗包攬所有的場景,這是很容易犯錯的。
雖然不同的性格各有優劣,但是初入職場的新人們還是要盡可能多的表現出順從和穩重,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通過暫時的隱忍和收斂規避風險,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分析出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。
回到文章開始的例子,如果你非常清楚了解自己的領導屬于哪種類型的時候,你自然可以選擇對應的方式予以回饋。但是如果你實在搞不清的話,那還是收斂自己的情緒,老老實實地進行回答:“好的,謝謝您的關心,我馬上就能完成了,您先早點回去休息吧……”
職場潛規則就是,無論領導再怎么強調自己平易近人、虛心納諫,對領導客氣一些終究不是什么壞事,畢竟對于他們來說,服從、恭敬的態度總是比口無遮攔的態度要舒服得多。